Skip to content
首頁 » 日常觀察 » 珍寶或無物?監護權之爭下的影響

珍寶或無物?監護權之爭下的影響

文 / 陳儒樺諮商心理師

當你週末晚間悠閒的在家中享受休假時光,卻聽見外面傳來激烈的爭吵聲響,甚至你可以明顯聽出那場爭吵不僅止於口頭謾罵,而是已經動了拳腳,甚至還有棍棒器械的聲響,你會有什麼感受?或許你會狐疑發生了什麼事、或許你會擔憂是否會產生什麼可怕的後果,無論如何,那個「悠閒的休假時光」必然很難再持續,因為心緒總或多或少跟隨著外面爭鬧的聲響起伏著。

如果你發覺,那些爭吵的聲音中,有你極為熟悉的親友的聲音,你的感受有有什麼變化?再進一步,如果你發現,相互嘶吼謾罵的兩邊,都是你極為熟悉的親友的聲音,你又會有怎樣的感受?

先前新北發生一起械鬥,起因是婆媳爭搶小孩,或許該起事件中的小孩僅是不足歲的嬰兒,無法辨識出的雙方都是自己的親人,甚至無法指認那樣吵鬧的噪音叫做爭吵,但對於最多只能承受50分貝上下的聲音,再多就可能造成心跳、血壓變化甚至聽力損傷的嬰兒來說,即使他的人並不真的就在爭鬥的現場,傷害恐怕一樣無可豁免。

更何況,類似爭吵的標的,並不會只限縮在嬰兒,只要是0到18歲的未成年人,在父母的情況下,這樣的爭吵真的屢見不鮮,如果是已經有能力辨識那樣的噪音叫「爭吵」的小孩,或許聽力不見得因此受損,但聽力不受損就沒有傷害了嗎?當然不是!傷害只有更大。

雙方人馬擺出各種陣仗、攤開各種證據試圖證明對方的不是,彷彿己方多麽在乎要緊這,多麽想要孩子可以留在自己身邊時,展現出來的樣貌是將孩子視若珍寶,可若真的視孩子為珍寶,怎麼會讓孩子深陷擔憂的感受中?如果事不關己的爭吵都會讓人無法繼續處在悠閒的狀態,那麼最親的雙親在爭吵,難道就會讓孩子得意於自身多麽無價而讓雙親失去理智的爭執不休嗎?

事實上,在這種情境下,更多的孩子會有的反應是「如果沒有我就好了,沒有我就天下太平了。」然而即使孩子直接要求雙方不要再吵,往往也都被無視,更糟的可能是當這樣的要求一說出口,責任就會更明確的轉嫁到自己身上:「那你自己説,你要跟爸爸還是媽媽?」而讓孩子陷入更困窘難堪的境況中,讓孩子更覺得,都是因為自己的存在才會讓父母陷入無止盡的爭執。

執行家事調解的過程中,我看了太多為了孩子僵持不下的父母,在那些「小孩是我最重要的寶貝,無論如何不能放手」的言論中,我聽到的卻是:「只要孩子在我身邊,他是否我一點都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