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首頁 » 蛹保安康 » 得癌症怎麼辦?除了治療身體,你得學習這4件事

得癌症怎麼辦?除了治療身體,你得學習這4件事

文/吳依玫諮商心理師

根據去年(2020)年底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布的癌症登記報告,平均每4分31秒就有1人確診罹癌,也就是你我的生活周遭可能或多或少都有家人、朋友是患者或家屬。在癌症高發而大家聞「癌」色變的年代,當有一天得知自己罹患癌症,在踏上抗癌之路,心理照顧也跟身體治療同樣重要。

及憂鬱是正常情緒反應

癌症是個對生命與生活品質造成極大威脅的疾病,從初次發現罹癌、進而開始治療,到復發、轉移及癌症晚期,「焦慮」與「憂鬱」是貫穿過程中很常見的兩種情緒。在得知罹癌的當下往往因震驚有著複雜混亂的情緒,那些「這是真的嗎?」又或是「為什麼是我?」的疑問縈繞在腦中難以散去,同時癌症也迫使著我們必須面對的可能性及「恐懼感」,因而產生更巨大的焦慮。

 

對心理造成的衝擊不容忽視

罹癌在影響身體功能之餘,可能在療程中工作需要時常請假,甚至得申請留職停薪或離職,逐漸無法勝任原先在家庭中的媽媽/太太/爸爸等角色;這些職場及家庭角色功能的轉變與內心衝擊往往在抗癌過程中逐漸浮現。

另一方面,療程中頭髮掉落、皮膚粗糙乾燥或手術後的外貌改變等,常讓患者不知道該怎麼看待現在的自己,也擔憂旁人看待自己的眼光,內心感到十分負擔與痛苦,這些改變會打擊患者原有的身體意象。而上述這些對病情進展、自我認同及家庭職場角色等方面的焦慮與無助,容易引發一股對自我及生活的

 

如何面對得癌症的自己

面對這麼多高強度的負面情緒,下面這幾個方式可以嘗試看看:

  1. 允許負面情緒存在

這些感受其實是正常且難以避免的,當我們越想壓抑它的存在,它的強度會逐漸累積直到無法再被壓抑時猛力反撲。

  1. 適度的情緒表達與宣洩

練習學習表達自己的需求,避免指責、攻擊性的溝通方式,當你能明確表達立場與需求時,被滿足的機率會提高。而在覺察並感受自身情緒時,宣洩能釋放壓力,也能幫助我們接納這些感受。

  1. 學習放手,允許自己被人照顧

東方的教育、文化時常讓我們先行自我檢討,在罹癌後除了對生活失去自我控制感,也容易因接受旁人照顧而感到自責,或是因此造成身旁親友不便感到自責,尤其是過去習慣擔任照顧者的自己,突然轉變為被照顧者角色的時候。過度自責將增加與疾病和平共處的困難。因此,在罹病的時候,學習自我照顧、學習大方接受幫助,是這個階段的人生功課。

  1. 有疑問或需求時與醫療團隊溝通討論

醫療團隊由許多有經驗的專業人員組成,在抗癌過程中主責團隊成員如主治醫師、專科護理師、癌症個管師、護理師、社工師及心理師等能評估患者需求並提供相關的專業協助。

 

除了上述方式,如果身體條件允許,也可以試試「腹式呼吸」或「漸進式肌肉放鬆法」,也能夠幫助紓解抗癌期間的壓力情緒。

在抗癌這條辛苦的路上,心理困擾或需求不時變動是很自然且正常的,在家人、親友、或醫療團隊的陪伴之下,你不用一個人孤單無助地走這條路。如果你是癌症患者想嘗試看看心理專業人員服務,可以至所在醫院的癌症資源中心、身心科門診或詢問主責醫療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