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首頁 » 蛹恆放映室 » 如何與兒童談論死亡?善用繪本、教孩子學會珍惜生命

如何與兒童談論死亡?善用繪本、教孩子學會珍惜生命

文/周純媛諮商心理師

之前收到大好書屋出版社寄來一本喪親的繪本,邀請我閱讀和分享讀後心得。對我來說,跟有關的繪本並不少見,但當媽之後,對於孩子面對媽媽過世、人生中會永久失去母親的這件事,感觸變得非常強烈,有時候想到若是有一天我在孩子年幼時就撒手人寰,他們該如何是好,甚至是無法想下去的。

當時正值太魯閣號事件的發生,我第一個念頭是「如果這樣的意外也突然發生在我身上,那我會不會有什麼遺憾?」此時想到的便是我兩個不到四歲的孩子,要如何去面對這樣的事情。

  • 「有人會告訴他們發生什麼事了嗎?」
  • 「有人會跟他們說明死亡是怎麼一回事嗎?」
  • 「有人告訴他們媽媽為什麼不見了呢?」

我相信我的家人絕對會好好地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但我想他們可能不知道怎麼去跟年幼的孩子談死亡這件事,並且也可能不會意識到喪親對一個孩子心靈層面會造成什麼影響。

如果說「死亡」和「長大」都是人生當中的必然,那麼或許我們都應該更自然地、更無所畏懼的去跟孩子分享「如何面對死亡?如何好好活著?」。帶著這樣的信念,我拿起了剛好來到我手上的這本繪本《媽媽的毛衣》,跟孩子講起「一個小女孩的媽媽生病過世,以及她和家人如何繼續過日子」的故事。

什麼是死掉?

故事一開頭,就是媽媽生病住在醫院的樣子。

我孩子兩歲多時,曾經和我到病房探視住院的阿公,對生病住院並不陌生,他們知道生病比較嚴重的人會需要住院,但不知道生病嚴重的話,可能會死掉。於是,孩子問我什麼是「死掉」?以前他們曾經看過昆蟲或動物的屍體,有一個死掉的概念就是不會動了,於是我跟孩子說,「就像蝴蝶、蜜蜂或小鳥一樣,死掉就不會飛、不能動了,人如果死掉,也沒辦法再說話、走路或是打開眼睛了。」

我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說明死亡的物理性狀態,有助於孩子了解死亡的意思,並且不會

我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說明死亡的物理性狀態,死掉就像蝴蝶、蜜蜂或小鳥一樣,不會飛、不能動了

我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說明死亡的物理性狀態,死掉就像蝴蝶、蜜蜂或小鳥一樣,不會飛、不能動了

死掉的人去哪裡了?

故事裡的媽媽,很快地就病逝了。

  • 孩子問:「死掉的人去哪裡了?」
  • 我說:「死掉的蝴蝶或小鳥,身體會開始被螞蟻和其他蟲蟲吃掉,為了不讓人的身體被吃掉,我們會把死掉的身體送去天堂,這樣身體就會很安全。」
  • 孩子又問:「天堂是什麼?」
  • 我告訴他們:「天堂就是他們出生之前待的地方,很遠,在那邊可以休息和睡覺,人死掉也會回到那裡去。」

孩子睜大眼睛認真聽,彷彿懂、又彷彿不懂,但眼神裡沒有害怕。關於「生從何來,死往何去?」我要做的是讓孩子安心即可,而不需要他們真的理解。

沒有媽媽之後,會怎麼樣?

《媽媽的毛衣》這本書最主要就是在說小女孩的媽媽過世後,她和爸爸如何繼續過生活的。

我問孩子:「媽媽死掉後,小女孩會怎麼樣?」能辨識表情的他們看著繪本說:「她很傷心,她哭哭。」我問孩子:「如果有一天媽媽也死掉了,你們會不會也很傷心呢?」孩子說:「我一定會很傷心。」又有點生氣地說:「我不要妳死掉。」我馬上抱著孩子說:「就像你們心愛的玩具不見一樣,你們可能會很傷心,也可能會找不到,然後就很生氣。這些都是會有的、正常的心情。」

失去會帶來是一種悲傷,生氣也是一種悲傷。

沒有媽媽之後,該怎麼辦?

我繼續讀著繪本,讀小女孩在喪禮上的感覺、在學校上課和同學相處的樣子、在家裡怎麼和爸爸一起渡過媽媽過世以後的日子。小女孩在整理媽媽遺物時,留下了一件媽媽的毛衣,想念的時候,可以抱著它或穿上她。媽媽離開了,但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繼續存在、繼續陪伴,和媽媽之間連結沒有消失。這些篇幅讀起來有點感傷、但也有點溫馨,這些感覺都是很真實並存的。

我們因為失去愛的人而悲傷,也在失去的悲傷中發現我們如此地愛他,我們會失去一個人,但可以不失去與她愛的連結。最能陪伴一個人渡過悲傷的,不是時間,是允許他們悲傷、允許他們思念的家人。當情感連結沒有斷,我們跟逝者之間的愛就會繼續,當愛的能力還在,就會慢慢地跟其他生者的情感串連起來,重新適應沒有逝者的生活。

讀完繪本,然後呢?

「親人過世後,悲傷會降臨,甚至是如影隨形。活著的人必然會面對悲傷,但活著的人也可以相互陪伴、渡過悲傷。」這是我很喜歡、也很切實的概念。

讀繪本之前,我想帶孩子認識死亡,告訴他們人不會永遠都活著、一輩子都跟你在一起,有一天,我們都會分開,所以要更珍惜在一起的時間。我最後跟孩子聊的是像以前住在阿公阿嬤家,每天都會看到他們,現在你們上學了,放假時才能回去,跟阿公阿嬤在一起的時間較少很多,而且阿公阿嬤老了,人老了有一天就會死掉,他們就會去天堂集合,就見不到他們了,所以有回去的時候就要好好跟阿公阿嬤玩、多跟他們說話。

那麼,讀完繪本之後,孩子到底懂了嗎?

那個週末回家時,一個原本在生阿嬤氣的小孩,願意跟阿嬤說話了,一個原本就黏著阿嬤的小孩,跟阿嬤說:「我很愛你。」孩子的行動更勝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