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首頁 » 蛹恆放映室 » 《她和她的她》─ 請用更多愛,看見困在性創傷的慟

《她和她的她》─ 請用更多愛,看見困在性創傷的慟

文/宋佳璇諮商心理師

(本文含劇透,請斟酌瀏覽)

Photo credit : 八大電視

《她和她的她》最近躍居Netflix排行榜的熱門影集,劇情在懸疑波折的過程中,慢慢抽絲剝繭,讓觀眾解開謎題的同時也感到沉重、悲傷,彷彿和女主角一同經歷那段揮之不去的惡夢,或許你也會因此想到已故作家林奕含的著作《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而難以想像的是,類似這樣的故事確實一直在你我身邊上演。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台灣2021年平均每小時就有1.8起性侵通報案件,有58%的受害者未滿18歲,而其中被害者及嫌疑人兩造關係為認識者,高達93%,可以知道未成年者因為身心狀態仍在建立與發展,在關係中受到侵害可能性相對成人來的更高,然而,上述是檯面上能被看到的通報數據,實際上的案件數,要從何得知?

除了林晨曦、還有多少顏聖華

現代婦女基金會曾引用國外調查報告顯示,平均有80%以上的案件並未通報,且多數國家比例更超過九成,執行長范國勇也參考此數據推估,台灣一年的性暴力案件黑數,有可能多達3萬到20萬,尤其社會氛圍對於性犯罪,經常會出現檢討被害人的聲浪,就像劇中的顏聖華(賈靜雯飾演),面對一樣受害的學妹林晨曦(許瑋甯飾演)求援,因為感到羞恥、害怕被知道、擔憂成為家人的恥辱,加上師長利誘脅迫,實在難以向外求助,並說著:「等長大了,說不定就好了。」但長大了,真的會好嗎?

相對於沒說出口的顏聖華,一開始害怕不會被大人相信的林晨曦,痛哭著向母親說出真相後,卻接連遭遇被父親質疑說謊、亂講、為何沒有反抗的二次,劇中血淋淋地呈現出,當信任的家人朋友抱持不相信和懷疑,往往造成受害者傷害加劇,使壓抑的創傷埋藏更深,無論說與不說,彷彿都是性創傷受害者的牢籠。

Photo credit : Netflix

那時候,我們嚇壞了

林晨曦在警察局與學姊顏聖華會面的情節,像是兩人成為大人後的第一次和解,也淺白說明了壓力反應理論─人遇到急性壓力的本能反應包括攻擊、逃跑、凍結,若無能力回擊、無法逃跑時,會陷入「凍結」狀態,抽離個人情緒,封閉對現實世界的感知,是一種自動保護的機制。

林晨曦:「我們那時候年紀都太小了,我們嚇壞了。」

這句話深深同理受害者在事發後,可能長年自責沒能抵抗發生的感受,而劇中的她們,面對原本尊敬的老師,做出在學校中向來被禁止談論的「性」犯罪行為,確實嚇得不知所措,因此反應凍結了無法抵抗,再正常不過。

在壓力反應上,如果是遠古祖先遇到兇猛老虎,選擇攻擊、逃跑、凍結都很容易理解,而這些反應發生在現代:

  • 「攻擊」可能會表現出情緒易怒、言行舉止帶有攻擊性、互動上變得難相處,例如林晨曦在男友皓明幫她過生日並不開心,而是情緒不穩、相當抗拒。
  • 「逃跑」則是疏離自己和別人,像是林晨曦與自身情緒的疏離,而且一直想跟皓明分手。
  • 最後「凍結」是遭遇衝擊時呈現不反應、麻木、呆滯狀態,好比劇中主角受到性侵當下的樣子。不論個人的心理狀態如何,經歷重大壓力創傷時,呈現上述三種狀態都是正常的。

Photo credit : Netflix

我的靈魂某些碎片被留在受創現場,我一直困在那裡

林晨曦遭到性侵害後,明顯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任何關於創傷的聲音、畫面,在生活或夢境中都不斷的不斷的襲捲而來,一瞬間將她帶離現實世界,也出現解離性失憶、情緒麻木、睡眠困擾。而職場上的她雖表現出色,但社交上與他人的疏離,對的不安全感,都使她更孤獨,她說:「我的人生卡住了,哪裡也去不了。」在這個死蔭幽谷,受害者還沒聽見外界的嘈雜紛亂時,其內心的自我責備往往早已將自己禁錮、淹沒在痛苦中,所以請每一個你,用更多的愛,看見遭受性創傷的被害人,肯定為自己發聲的每一個她和他,請別在鍵盤上敲打著檢討被害者為何不反抗、怎麼現在才說、為何多年了還走不出來,請別任意非議、評斷、質疑,因為這些言詞往往是正中受害者心臟的利刃,而她/他們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療傷,卻常常仍血流不止,每天用盡力氣,為的是避免傷口擴大、發炎潰爛,這樣的慟,你看見了嗎?

Photo credit : Netflix

這麼多年,你怎麼走過來的

「幸好你還是長大了,雖然比別人孤單,比別人辛苦,如果時光能夠倒流回到那時候,我一定會相信你、保護你,爸爸對不起你…」林晨曦與爸爸這段和解對話,相信讓不少觀眾淚流滿面。希望這份愛、這份相信,往後不再來的太遲,不再需要成為事後的道歉,這份愛,需要你我共築,逐漸讓遭受創傷的被害者,更有機會第一時間獲得協助,當痛苦被看見、被理解,我們才能協助經歷創傷的人們,有機會從黑暗的回憶走向光,繼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