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首頁 » 蛹保安康 » 注意 #metoo「說不出口的創傷」理解該被好好接住的人

注意 #metoo「說不出口的創傷」理解該被好好接住的人

近日,效應,鼓舞許多曾遭受、侵害的當事人持續站出來響應,揭露自己曾經遭受到權威者、職場同事、親友、認識的人、不熟的人傷害的經驗。這些事件的內容往往既寫實又殘忍、既震驚又令人心痛、既憤慨又讓人不捨,這些故事所呈現的畫面,多數是沒有經歷過的人難以想像及承受的。

這些令當事人痛苦不堪、渴求遺忘的回憶,往往在發生地當下,帶給當事人超越了內心可以承受的壓迫,摧毀了個體在當下對於生命、對於世界、對於自我的,剝奪了受侵犯者對於關係的信任感及社會的,成為了所謂的「心理」。

這樣的心理創傷,會讓人變得「難以信任他人」,產生強烈的「不安心感」;害怕身心再度「失去控制感」;使人時時刻刻處於草木皆兵的「過度警覺」狀態;在無法預測的時段還會有「創傷記憶的再浮現」,想忘都忘不掉的強制你回想起來;有時候甚至會出現「解離或麻木」的狀態,讓自己陷入斷片、忘東忘西的生活狀態;甚至長期處於憂鬱痛苦、焦慮恐懼、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的「負向自我狀態」中。長期處於這樣的狀況,讓人既痛苦,又無法被體諒、理解,也不知道該怎麼自救、求助,深怕自己的傷痛不能被接納、自己的經歷不被相信,甚至讓人墜入絕望的深淵中。

能站出來揭露被騷擾、被侵犯的經歷很不容易;無法現身表達出自己的痛苦經驗也不該被苛責,畢竟沒有人想要遭遇這樣的傷痛過程。創傷復原最重要的是──「提供受侵犯者最大的『安全感』、『自主控制感』、『支持感』」;而非要求受害者說出誰是嫌犯,避免再度有人受害,那是檢警單位要做的事!避免的發生,是你、我以及每個人該努力去達成的責任,而非反過來要求正處於受傷狀態的人。想不到要做什麼,就努力推廣正確的性教育觀念──留意每個人的身心界線、尊重每個人當下的行為意願。

當身邊出現疑似性犯罪事件

如果身旁有親友疑似遭遇的性騷擾、侵犯或暴力事件,你可以:

  1. 主動關懷,耐心等待

可以問問他們「發生了什麼事?需不需要幫助?需要什麼幫助?」如果他們尚未準備好,也請不要急迫的追問,先用自身相對安穩的狀態陪伴他們,等待恐懼與不安感逐漸降溫,直到他們能夠表達,再做合適的陪伴與傾聽。

  1. 不是受害者的錯,不要苛責他們!

請傳達「這不是受侵犯者的錯」,是加害人想要傷害他們而傷害他們,並非他們該被傷害,也不是他們沒有保護好自己。相信他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片段、每一個畫面、每一個感受。不同視角的真相,永遠停留在事件當下,而調查與判罰是檢警與法官的工作,身為陪伴者,你只要完全相信的傾聽。

  1. 傾聽陪伴

讓他們好好訴說,即使片段、零散,都不要插嘴,不要給建議、不要究責!聽,就只是聽!把他們的不安、恐懼,透過你的傾聽,慢慢的接下來。擔心自己接不住,可以陪同當事人找到更合適的陪伴者,再一同承接。

  1. 尊重當事人意願的尋求支援

直到當事人的情緒相對安穩後,問他們接下來需要什麼協助?想求助哪個信任的人、求助113、求助縣市主管機關(家防中心)、警政單位(110)、相關專業人士(心理師、輔導老師)……等?當事人一定有他的顧慮、擔憂,別急著做些什麼,先處理當事人的顧慮,找到適合他們的求助者。若決定報案,為求避免遭遇不適當過程,最好有專業律師陪同為佳。

  1. 持續陪伴、增強安全感

被侵犯者需要的是安全感,在自己情緒不安穩狀態下安定的支持。不要再要求他們努力、堅強、堅持,當事人已經夠努力的支撐著自己了!即使找到合適的助人者,身為他重要陪伴者的你也別急著離開,持續用當事人接受的方式陪伴在其身旁。

  1. 不賦予其他的責任!

再次提醒,蒐證調查是檢警的責任,合理的司法判決固然能讓受侵犯者感受到「這個世界相信我有被傷害的事實,我的痛苦是真實的!」,但無法讓內心的創傷完全修復。讓當事人先安穩的回歸生活,是心理層面更重要的事。

如果本身沒有遭遇相同的狀況,但看見近期這些受侵犯者出來發聲的遭遇,產生了對於這些經歷感同身受的反應,出現相當程度不舒服的情緒,影響到了目前的生活狀態,可能就是產生了「(vicarious traumatization)」。

自身出現替代性創傷 我可以怎麼做?

當你發現看完近期性暴力事件的資訊報導後,在生活中時常會想起類似的畫面,會開始對人感到排斥、退縮,沒來由地容易出現緊張、焦慮的情緒,代表你可能在不知不覺間承接了過多的壓力情緒,接下來你可以:

  1. 暫時停止接收相關資訊

不再接收更多性暴力相關的資訊,避免累積更多自身無法承受的痛苦、恐懼、無力感、失控感……等壓力情緒,讓其他生活中的情感、想法與資訊能持續彈性的交替轉換。

  1. 覺察自身的狀態,找回生活的安心感

覺知自身此時此刻的狀態,不論是身體的感覺、心理的感受、腦中的想法,告訴自己這些情緒、想法都是自然的,沒有對與錯,讓情緒和想法自然的展現,可以藉由正念、冥想、書寫、哭泣……等方式,讓內在過度承接的壓力逐漸消化、釋放。

  1. 連結合適的陪伴者支持

個人感受到被尊重的陪伴方式,可能是不批判、不指導、不做干涉、願意等待、願意傾聽……等等,找到能符合你需求的陪伴者。這樣的陪伴會讓受影響者感到有人同在、理解且願意接納的支持,有助個人於回歸安穩。

  1. 持續建構生活中的自控感

持續重複上述的調適,讓我們從被相關經驗影響所產生的失控感、不安心感,逐漸找到生活的自主性、控制感,漸漸的那些可怕的感受、畫面和想法就會消失。有些調適、陪伴,不只需要短期的執行,還要長期的延續,才會讓我們的安穩在生活中持續踏實。

此次MeToo的社會運動,引發了社會巨大的迴響,也讓性暴力傷害與壓迫的議題從長期的避而不談,浮出水面受到關注、引發討論。更多民眾意識到在我們沒有看到的角落,許多不該發生的傷害事件仍舊持續在發生;我們能做的除了要求自己與身旁的人不該成為傷害他人的角色,當面對身旁的人遭受傷害,我們也更應該好好地接住他們,而非質疑或戲謔地給予再次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