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注意力一直都是選擇性的,人在經歷一件事的時候,往往是一種整體的知覺。如同拍片現場一樣,有主角、有配角、其他人,還有各種場景。在經驗的當下,人的感官是開放的,但是能量卻只是集中在某些我們所關注的點上。我曾經有一回受邀到北京去授課,在一次團體的催眠治療時,有一位學員說到催眠過程中的體驗。他說: 「我看見小時候上學時,有一次在臺上向全班同學講話,當時相當緊張,對自己沒有信心。
閱讀更多
不管是什麼樣的心理諮商學派,都認為透過理解夢境,可以讓我們更了解自己,也達到一個更整合的狀態。一個大腦功能正常的人,睡眠週期會規律地經歷淺睡期、深睡期以及快速眼動期,每一個階段都會有夢,只是快速眼動期的夢比較有劇情,較容易被我們記得,其餘階段的夢較為片段零碎,再加上睡眠時間那麼長,要記得不容易。每個睡眠週期的程度大約是一個半小時,如果以一般人六到八小時的睡眠時間估算,一個晚上會歷經四到六個睡眠週期。因此照道理說,我們應該都會有至少4個有劇情的夢境。
閱讀更多
農曆七月到了,每到了這個月份,許多長輩就會開始提醒我們在這個月有許多事情不能做。為什麼無論是什麼年紀、宗教,對於鬼、惡魔都會敬畏三分呢?這要從「陰影」談起了。首先,我們先跟著榮格來看「陰影」的兩種解釋:第一,陰影不是一個東西而是某些特性或特質、第二,是人格中若有某些部分因為認知或感情分裂,而壓抑就會陷入陰影。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