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可以」背後的真相:你真的過得好嗎?
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當有人問你最近怎麼樣,想了一下,覺得自己的狀態既不算「很好」,也不至於「很差」,於是只好勉強地回一句「還可以啦」或「就那樣啊」,配上一個微笑,隨便帶過這個話題。但你真的「還可以」嗎?回想一下,這段時間,你開心嗎?
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當有人問你最近怎麼樣,想了一下,覺得自己的狀態既不算「很好」,也不至於「很差」,於是只好勉強地回一句「還可以啦」或「就那樣啊」,配上一個微笑,隨便帶過這個話題。但你真的「還可以」嗎?回想一下,這段時間,你開心嗎?
每個人在適應社會時,學會圓融、世故、壓抑與忍耐,特別是有負面情緒出現時,容易選擇忽視或轉移注意力,甚至是否認與責怪自己,不該有這樣「不好」的情緒出現。
我們都不喜歡負面情緒,因為負面情緒帶來不舒服、痛苦的感受。然而也因為這份不舒服和痛苦,會引起我們注意,進而採取行動,來改變這些不舒服的狀態
一時的情緒高漲、難以控制,於是就自殺或殺人的新聞並不少見,然而「怎麼性子這麼烈?」、「有事可以好好講,一定要這麼激動嗎?」一類的評價從未止歇,只是面對這些評價,我很想問,我們的社會真的有提供「好好講」的空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