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首頁 » 蛹保安康 » 心理諮商有用嗎?跟朋友聊天有啥不同?踏出照顧自己的第一步

心理諮商有用嗎?跟朋友聊天有啥不同?踏出照顧自己的第一步

文/張月馨諮商心理師

有人說「心情不好就找人聊一聊就好了呀,為什麼要花錢做諮商?」我想大家或許都有過找人聊聊的經驗,當下真的是會覺得心裡確實舒暢不少、覺得自己或許不那麼孤單,但在宣洩過後,再捫心自問一下,是否會覺得心裡仍然怪怪的、似乎哪裡卡住卻也說不上來

嗨!今天的你過得好嗎?

這是我經常會在睡前,花時間好好問自己的一句話,一句很簡單、很真實、卻可以很靠近自己內心的對話,它幫忙了我關照自己的心裡是否滿足、生活是否有好好地過。

人一生中,想要的其實好多,我們從小在主要照顧者、師長同儕、社會價值觀的期待下成長,往往會希望自己能擁有一張漂亮的成績單,或許是一份好的工作、一些重要的關係,或是一個「所謂成功的人生」;然而,人一生中,想要的其實也不多,我們努力的追求目標、認真的付出所能,最終或許都是想要獲得一種「我是好的」、「我是有價值的」、「我是值得被認可」的肯定吧。

所以,自己過得好不好?這是一個可以關起門來、捫心自問的問題,不需要向誰交代或回答給誰看,因為我們過的是自己的人生呀。但很遺憾地,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順利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有些人或許糾結在過去的裡、有些人掙扎於現在的與煎熬裡、有些人受困在未來的迷茫與無助裡,這些都讓人們的內心經歷著像是感冒般的不舒服、不順暢,依著每個人呈現不同的程度和症狀,或多或少、或輕或重地干擾著我們的生活。

「自己過得好不好」的答案無須向他人交代,因這是自己的人生

「自己過得好不好」的答案無須向他人交代,因這是自己的人生

是一段療癒內心的過程

當我們的內心感冒時,我們可以怎麼辦呢?「心理諮商」便是來幫助我們看看心裡的不舒服是發生了什麼事,「我對什麼感冒?」、「我是怎麼感冒的?」、「感冒了怎麼治癒?」這些都是諮商中重要的過程,所以「心理諮商」是一個療程,一段療癒內心的過程。「心理諮商」也像一場「心的旅行」,我們會在探索自己內心的旅途中發現新的自己,就像初見新的風景般令人驚喜、帶來活力、或許也會在這段旅程裡擁有出乎預料的收穫。

心理諮商跟朋友聊天有什麼不同?

有人說「心情不好就找人聊一聊就好了呀,為什麼要花錢做諮商?」我想大家或許都有過找人聊聊的經驗,當下真的是會覺得心裡確實舒暢不少、覺得自己或許不那麼孤單,但在情緒宣洩過後,再捫心自問一下,是否會覺得心裡仍然怪怪的、似乎哪裡卡住卻也說不上來、又或是我們的腦袋明明知道要怎麼做,但卻做不到。因為,「心理諮商」與「聊天」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心理師的投入傾聽其實是有治療性的,治療師心中其實也有張地圖(來自對當事人的認識與評估),陪著當事人去探索那些跟談話目標有關的路,再不斷更新與客製化每個人的療癒心地圖。

再來就是治療師不只是單純地聽,不像朋友般只和你同一鼻孔出氣,而是會以「經驗性的」讓你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被聽懂,甚至是在晤談中重新經驗一次屬於你的、很內在的核心想法與情緒感受,並從中提煉、轉化成對你而言有幫忙的「一些意義」。療程中,可能會碰到一些令人難以啟齒的傷口,其實也不方便讓身邊的人了解,有個適合的治療師能陪你一起療傷將會是比較安全的選擇與方式。

諮商次數因人而異 端看你想到哪裡

而也會有人問說「那我要諮商幾次才有用呢?」,這將會與「您想要去到心的哪裡?」有關係,隨著諮商次數越多,探索的深度與旅程中的景點自然越多站。

有些人只想心理救急,短期諮商(8~12次)或許可以看見當事人的困擾或釐清不斷重複的習慣模式,並從中進行一些覺察與小改變;而由於改變是需要練習的,中期的諮商(4~6個月)將能更深入的探討模式的來源和鞏固一些練習的經驗,讓當事人更清楚的知道哪些解決辦法有用?哪些沒用?而為什麼有用?為什麼沒用?投入更多的時間去仔細探究,將會對自己的狀態有更多的理解與接納;而有些當事人是帶著過去成長的與人格上的議題,這將會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與歷程去修復和療癒,可能是以年為單位做計算。因此治療的長短會依不同的諮商目標有不同的計劃,也會由當事人自主地決定自己想要走到哪兒去。

我想,每個人都值得好好被對待,每個人也都可以好好的為自己許願,生活中我們可以為自己成長和選擇,透過諮商整理過去的自己、為現在的自己許個心願,讓心理諮商帶我們去到心之所向之處,讓我們的心能感受到越來越多的自由與真實,走一段隨心所欲與了解自我的路,成為一位懂得欣賞、喜歡、悅納自己的人,去到我們想去的彼方。

若有更多關於心理諮商的疑問,你還可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