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一個人倚靠著樹,自己跟心好好在一起
因著在學校擔任自然療法基礎相關課程老師的機緣,某次「森林療法」組別學生上台報告,講述了自身親戚居住於德國,德國醫師會開立「森林療法」處方給他們認為有需要的患者,而處方籤上可能這樣寫:「需到OO步道健行(指定的步道)」
因著在學校擔任自然療法基礎相關課程老師的機緣,某次「森林療法」組別學生上台報告,講述了自身親戚居住於德國,德國醫師會開立「森林療法」處方給他們認為有需要的患者,而處方籤上可能這樣寫:「需到OO步道健行(指定的步道)」
過了一個年,你的心情還好嗎?這個年你和家人親戚團聚,或許會被熱心的關心起你的種種近況,像是工作、收入、感情,甚至已經結婚的你,也會被問到何時要生小孩、買房子……等等,讓你一時間難以好好應對的問題。
看著一箱箱積滿灰塵的紙箱,那都是結束不同求學階段後搬回家的人生記錄,已經許久未開啟,早已不知裡頭裝著什麼。
你可能以為經歷過創傷的人,會有一個空洞的眼神、慌張的神情、凌亂的頭髮、背後會自帶陰沉的烏雲,或是怪裡怪氣貌似卡到陰。其實,這些很可能都是我們的刻板印象!我們身邊那些每天笑的很開朗、工作能力很強,以及你身旁那個正準備吃下第二口牛肉麵的歐巴,很可能也是個創傷倖存者。
在癌症高發而大家聞「癌」色變的年代,當有一天得知自己罹患癌症,在踏上抗癌之路,心理照顧也跟身體治療同樣重要。
現在網路上蠻多資訊可以幫助大家,有一些資料是可以幫助大家自我了解、調整生活。然而,這些方法不見得對每個人都有效,心理諮商其實是協助當事人探索自我、解決困境的歷程。譚慧蘭諮商心理師認為,心理諮商可說是客製化的解決方法。
與此同時,我們同樣經歷肺炎疫情(COVID-19)肆虐全球的歷程,有人因此失去生命、有人陷入生活的困境、有些人陷入工作的危機……以及許多不同的衝擊,生活的一切被迫變動,也讓我們得持續應對隨之而來的改變
因為疫情的關係打亂了我們原本的計畫,不論是工作、旅遊、聚餐、婚禮等等都可能被迫延期。這波疫情快速的席捲而來,快到讓人措手不及
隨著疫情起伏,除了期待早日解封,同時維持少出門、避免群聚、戴好口罩、勤洗手,我們還可以做些甚麼來安頓身心呢?